为了能让人们在这个时间内也能看到广告,广告已经见缝插针地渗透到每个人的身边。我们发现,越来越多的广告开始出现在我们刷朋友圈、刷微博、看新闻的过程中。这些广告与APP里的原生内容越来越像,这种广告的形式被称为“信息流广告”。

但是人们也是被这些无处不在的广告给弄烦了,为了不看这些广告,人们也练就了一身屏蔽无趣信息的本领,人们的口味越来越叼,这意味着我们软文推广的策略也需要进行调整,以应对变化。

不过在进行调整之前,首先我们必须要明确一个事实:

合格的软文广告并不是广告。当你把软文当成广告,并按照传统广告的思路来写的第一秒,你就错了。你对产品的自吹自擂,用户一眼就会跳过,而且还会心中暗骂这是可恶的广告。

不能把软文广告写成广告,那应该把它写成什么呢?好的软文,当它出现在用户的视线中,试图吸引用户的注意力时,不会显得那么突兀或者碍眼。今天,软文发布平台霸屏社就告诉你5大模板,手把手让你掌握软文广告内容化的正确姿势。

1、 “通知用户”模板

不管是学生时代还是工作以后的我们,通知对我们来说都代表着权威性,作为被通知者我们会很看重通知的内容,在创作软文广告时,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这一感觉复制到用户阅读信息流广告的情境之中,让用户感觉到你是在提供一个有用的通知,点开文案后预期会获得一些有用的信息。这就是“通知用户”模板。

具体的操作方式其实很简单:

在原本的广告前面加上提示词,例如“新消息、友情提示、今天、据说”等,从而让你的广告,更像一个给用户的通知。

例如:

春节火车票预订,省去订票烦恼。

这条文案是直接描述的形态,用户读了之后可能并不会有什么特殊的反应。而如果我们使用“通知用户”模板,这条文案就可以写成:

通知:春节火车票不用去抢票了,在这里就可以预订。

是不是有一种读完之后注意力迅速被抓起的感觉?

2、 “引出疑问”模板

a、单词轻松背,一个月你就能看懂英文版哈利波特。

b、记住这些英语单词,你也能看懂英文版哈利波特。

讲真啊,a和b两个标题哪个会让你有点开这篇推广软文的欲望呢?相信很多人都会选择b,因为a已经赤裸裸的告诉你,跟我这样背单词,一个月后你能看懂哈利波特,而b呢没有说出背哪些单词能让你一个月后能看懂哈利波特,这就会让你好奇到底该要背哪些词呢,这么厉害。

3、 “制造稀缺”模板

还是用对比手法让大家先体验下:

a、年底跳槽季启动,几十万企业任你挑选!

b、上班族注意了,限2016年底,500强企业正在急招。

摸着你的良心说,如果刚好你有跳槽的准备,看到这两个招聘的标题,你会感受到来自哪个标题的焦急感更多一些?相信答案都是b吧,毕竟a说有几十万企业在招聘呢,可以选择的这么多,而且还没时间限制;而b的话很明白的告诉你有效时间是什么时候,正在招聘的企业是什么样的,大公司大家都想进吧?那还不赶紧抓紧机会?这就是缺稀性的力量。

4、 “对比过去”模板

所谓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,没有对比就不知道你丑在哪,在网络推广软文中,不仅要描述使用产品可能给你带来的好处,同时要描述用户使用产品之前的状态,让预估效果跟之前的状态进行对比,这样用户对产品的感知就很清晰。

比如说:

预估收益7%,这理财买到就是赚到。

看到这一条文案后,“预估收益7%”是什么概念呢?大部分人可能无法直观的感受到7%的收益率有多么厉害。

如果我们把文案这么改:

2017年不流行把钱存银行了,投资这个项目收益率高达7%。

这里加入了一个用户过去的选择:理财时把钱存银行。提到了这一点后,用户就会进入一个情境想象:如果我把钱存银行,得到的利息收益是多少。把此利息的收益跟7%进行对比,用户自然可以感受到7%是一个可观的收益率了。

5、 “提示变化”模板

话不多说,还是老样子先来看两个例子:

a、春运期间,怎样高效抢票回家?

b、2017火车票预售提前,怎样高效抢票回家?

用户看到第二条文案后产生的感觉是:预售提前了,那么我如果按照原先的方式抢票,是不是有可能很难抢到票了?所以更有可能点进去一探究竟。

总之就是外界发生了变化,而用户不得不去应付。提示这些与用户息息相关的变化,用户就很有可能进一步点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