科学的方法是三步走:客户画像分析—业务场景分析—搭建基础标签+精细标签体系。

做客户画像分析的时候,可以把用户画像分为核心画像和精细画像。以一款低脂零食为例:

核心画像,包含两个方面:

基于核心画像分析,可以得到一个很基础的客户画像,接下来,要通过精细画像分析,进一步明确目标用户的各种属性。

建议根据人口属性、社会属性、行为习惯来做划分。

脱离了业务场景的标签,是没有价值的。所有的标签,在服务客户的过程中,业务人员能真正用起来,并主动给客户打标签,后续能通过标签做朋友圈触达、客户群发、客户回聊、复购跟进、定向的产品推荐。

在做业务场景分析的时候,需要看四个维度:

做完了用户画像分析和业务场景分析,接下来,需要搭建标签体系。

我们将标签分为基础标签和精细标签,一级标签指的是标签的大类,二级标签是分组,三级标签是真正的个性化标签内容。

在每个类目下,选择你的核心标签组。再去建立对应的标签。

全网网络传媒软文代发

举个例子,电商品牌私域用户的首单时间、首单渠道、月消费金额、客户来源、预计复购时间,都是非常重要的标签组。

搭建完成标签组以后,还需要与企业内部成员做同步,哪些标签是自动化的标签,哪些标签是需要一线销售或者导购主动去打,这些标签后续怎么用,都要提前同步。

我们把用户的生命周期划分为:引入期、成长期、成熟期、休眠期、流失期。这个生命周期,也适用于私域。

引入期,是我们和客户刚刚接触的时间段,这个阶段,用户价值是待开发挖掘的,随着用户在私域的时间越来越长,我们可以对客户进行需求挖掘、客户教育、复购增购跟进。

全网网络传媒软文代发

所以用户价值会逐渐攀升,最后客户进入稳定留存阶段,部分客户可能会随着时间而流逝,比如母婴产品的用户,当用户家庭的宝宝长大后,可能就不再需要母婴产品。

所以,我们要在获客后,抓住用户的成长期、成熟期的价值,把用户价值最大化。

回到1V1的场景下,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的生意,基本上用户的沟通、成交,都是会经历这样5个阶段:

挖需求、抛产品、解问题、提成交、理售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