优先级最高的,就是能力和欲望都很强的。

比如文艺青年是豆瓣书影音的早期用户,媒体人是微博的早期用户,互联网人是知乎的早期用户。

再比如很多创业者也属于这个群体,因为他们长期处于艰难和孤独的状态里,需要情感宣泄、需要给自己打鸡血,另外也有PR自我和创业项目的诉求,所以经常能在朋友圈、微博等社交平台看到。

这几个社区类产品能做起来,肯定有很多其他的原因,但早期选择了这样既有表达能力也有表达欲望的用户群体,是有决定性意义的。

优先级其次的,是能力强但欲望偏弱的

比如各领域的专家学者,在用户金字塔里处于「专业用户」的位置上。

这样的用户,存在就是价值。虽然产量相对少,但专业的身份本身对社区就是背书,人在就行。专业人士的特征,决定了往往都是生产频度和欲望都低一些,因为这几个因素本身就比较互斥。

优先级最后的,是能力偏弱但欲望强的

这类用户通常是社区的铁粉,真正的价值在于互动本身,而不是内容生产。铁粉更像是捧场的人。如果内容发出来没人看,没有互动,没有人去追捧内容生产者,也就不会有人再去发内容了。这就是铁粉存在的重要性。

那么,如何判断用户群体的产能?

最简单的方法,就是看现有社区的情况。找到和你受众类似的社区,观察他们内容生产者都是什么样的人,生产频率怎么样,以及整个社区的生产和消费的匹配度怎么样,大概就有判断了。